概 况 郊区1981年12月设立。位于铜陵市南部,地域横跨长江两岸,辖1个乡(灰河乡)、5个镇(大通镇、老洲镇、陈瑶湖镇、周潭镇、铜山镇)、2个办事处(安庆矿区办事处、桥南办事处)和1个区直管社区(普济圩社区),62个行政村、17个社区居委会;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(铜陵郊区经济开发区)。人口25.45万人,区域面积578平方千米。2021年,地区生产总值153.33亿元。
农村经济 2021年,全年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8.26亿元,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万公顷。粮食产量18.37万吨,油料1.26万吨,棉花306吨,蔬菜、瓜果7.85万吨。主要肉类产量1.02万吨,其中猪肉4138.4吨,禽蛋7835.7吨,水产品2.28万吨。全年农村用电量8102.6万千瓦时,化肥施用量(折纯)1.27万吨,农村柴油使用量4646.9吨。全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41家,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;国家级示范农业合作社5个,省级示范农业合作社4家、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4家,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家,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1家,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1处。新增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、培育家庭农场、大户等经营主体162个。全年主要农作物(油菜、小麦、水稻)病虫害防治面积达71万亩次,其中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47.1万亩次,统防统治覆盖率达66.3%以上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.2%。全年人工造林100公顷,长防林封山育林200公顷,省级森林抚育666.67公顷,退化林修复200公顷。
工业经济 全年新进规模以上企业12家,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4家。全区主要工业产品中,螺纹钢产量188.2万吨,钢坯产量191.0万吨。水泥产量(不含熟料)917.9万吨。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2.69亿元。资质以上建筑业实现产值31.98亿元,实现利税总额1.7亿元。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8.08万平方米,房屋竣工面积10.67万平方米。
招商引资 全年全区内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94.8亿元。一产项目7个,计划投资规模10.3亿元,实际到位9.9亿元;二产项目33个,计划投资规模85.2亿元,实际到位73.2亿元;三产项目12个,计划投资规模19.2亿元,实际到位11.7亿元。完成外资7102万美元。建立“链长制”,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、专业招商和以商招商,金纳维钨金配件、景禾智能家居等项目签约。引进“中字头”“国字号”重点企业,欧冶链金废旧金属拆解基地、华能陈瑶湖67兆瓦光伏发电等项目签约落地。
城乡建设 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,启动老洲、陈瑶湖、周潭镇区控制性规划编制,完成大通镇、桥南办土地成片开发方案编制。完成金口岭剩余地块棚改人员安置,建成交付鼎元府邸安置房,推进丽景豪庭安置房建设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,开工建设金川东路,改造老旧小区3个,完成大通镇、桥南办15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,南部城区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。实施“两薄”环境综合治理提升,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。乡村建设有序推进。实施横埠河、汤沟河郊区段防洪治理工程,开工建设沙池站、王套站及环圩干渠防洪治理工程,加快推进红旗站项目前期工作,全面提升江北地区防洪标准和对江机排能力,筑牢江河湖库安澜屏障。江北水厂顺利建成,并实现向老洲镇区供水。新建农村公路17.9千米,实施村道安防、大中修工程104.5千米,改造危桥2座。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,全域推进村庄清洁行动,改造农村厕所2300户,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3个。铜山南泉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。
社会事业 实施29项民生工程,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87.1%。新增城镇就业3174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3.2%以内。城乡低保标准提高4.5%,城乡特困标准分别提至1297元、877元,全年发放各类救助资金7266.2万元。建成运营养老服务三级中心44个,普济圩老年公寓荣获“省级示范智慧养老机构”称号。全年新开园1所,新建幼儿园项目封顶1所,通过市级一类幼儿园验收1所。全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8%,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100%。撤销10所学校(教学点);调整7所完小为教学点。投资1500多万元新建学校运动场、增添功能教室、校舍改善提升、校园绿化美化、教育教学设备添置。启动周潭中心小学迁址新建项目。全年,建设完成4所乡村学校智慧课堂,启动老洲镇、陈瑶湖镇、周潭镇教育城域网与校园智能安防工程项目建设。全面推行教师“区管校聘”管理改革。全年招聘教师21名。加强基层卫生网络建设,市区医联体建设持续深化,陈瑶湖中心卫生院外科楼改造完工;11个村卫生室完成提标改造。区疾控中心挂牌成立。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,新冠疫苗接种31.5万剂次。全年,累计拨付文化惠民工程资金107.28万元,惠及62个行政村;累计放映电影744场,农家书屋每村更新图书3968册。陈瑶湖镇虾溪村农家书屋入选安徽省第三届百家示范农家书屋名单。举办郊区第十一届运动会暨第四届全民健身大会。举办第三届环洲半程马拉松邀请赛,参赛选手600余名。举办知名品牌垂钓赛事3场次。新建成文化站体育活动室1处,实现行政村级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。
环境保护 全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9.0%。水环境质量考核达标国控断面1个、省控断面2个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%左右,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%。全年实施并完成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4个、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4个、土壤污染防治重点项目3个。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,规范取缔排口17个,开展监测98个,制定整治方案8个,树标牌139个。完成“千吨万人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6个。6个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正常,出水水质全部达标。完成2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、3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、9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。重点监管企业完成隐患排查、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报告、土壤与地下水自行监测。完成8家涉镉污染源排查。完成2家尾矿库污染防治成效评估、尾水及渗滤液环境隐患专项排查。建成“无废城市”重点项目2个,完成率100%。完成13家工业企业、11家医疗机构、28家机动车维修单位、8家固废经营单位年度危险废物申报登记,涉“危”企业得到有效规范管理。
全年共审批通过建设项目环评文件35个,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项目34个;累计发放排污许可证29张,排污登记备案27家。
|